微风依旧 > 都市言情 > 唐朝好地主:天子元从 > 第1083章 人间四月芳菲尽

第1083章 人间四月芳菲尽(1 / 3)

人间四月芳菲尽,山寺桃花始盛开。

捉钱令史这个东西好多人在反对,但牵扯到的既得利益者太多,所以这几年反反复复。

当然,最主要的也还是有理不清的财政问题。

虽然捉钱令史捉的公廨钱放贷,本质就是在放高利贷,甚至是强行配贷,还涉及到花钱买官这样的事实,可却也解决了很麻烦的一些财政问题。

武怀玉一连多日,让吏部的官员们给他收集整理相关资料,他还亲自到民部诸司和东宫诸司做了深入走访调查,

最后写了一篇详细的调查报告,最后给皇帝上了一道《请废在官诸司捉钱表。

李世民愣了一下。

但公廨钱放贷,不仅是高利贷问题,还有就是捉钱令史的问题,朝廷为了能够让公廨钱放贷能够放的出去,还能收到利息,所以对这些捉钱令史特别优待,完成侨务一两年就可以获得授官资格。

至于说能不能找到需要贷款的人,能不能按时拿到足够的利息,这都不重要,大不了自己交这笔利息,或是自己补贴一点,等于是变相的花钱买官了。

关中虽富庶,但因京师长安军民众多,导致关中无法完全粮食自给,每年需从关外输送大量粮食进来,

今年关中会减产,所以需要外输的粮食更多,都能预见粮食会涨价,所以现在粮食行情就看涨也是正常。

这篇奏章比起魏征、马周、褚遂良等一些大臣们反对公廨钱捉钱令史放贷的奏章,数据更详实,剖析的更深刻。

可这并不是就真的完美,

最后从谏如流,决定正式彻底的罢除捉钱令史,罢废公廨钱放贷等。

经历这次大寒灾,长安的粮价涨了也很正常,今年春耕受到影响,夏收也肯定受影响,

李世民早朝结束,看着武怀玉这道奏章,眉头紧皱。

李世民也想明白了,确实如此。

“关于公廨钱放贷,和捉钱令史这事,这些年朝廷也确实是反反复复,朕也很头痛,你指出的这些问题都是确实存在的,也一直有很多大臣指出,但朕需要的是一个解决的办法,而不仅仅是指出问题。”

利息肯定没有放公廨贷那么倍利,但如果这钱周转的快,获利也是不错的。

“是时候掀开新篇章了。”

但这事当初那是一时权宜之策,如今都开国二十年了,一切步入正轨,哪还能一直这样呢。

还有其它地方等衙门有司,同样有捉钱令史。

而且朝廷说是天下选七千富户征一笔钱,可问题是这笔钱也只是给京司七十余衙的,

那其它原来也置捉钱令史也放公廨钱的怎么办,他们当然也有样学样,同样在自己辖下给那些富户们派这笔钱,

于是乎,很快天下各地,那些富户都被迫交了这么一笔富人税。

就算仅仅是给个大额存款的利息,也还不错。

“陛下一道诏书罢停公廨钱放贷,罢撤所有捉钱令史,罢停向富户征收这笔特别的钱粮,

朝廷国库有钱,京城诸司衙门也有钱,地方州县衙门也有钱,

因为这办法太过简单粗暴,也显得很不要脸,这不就是直接公然抢劫富户?

“召武怀玉来。”

这下品子们都争当捉钱令史,视做终南捷径。

这个数量太惊人了。

因为许多富人并不需要这笔本钱,可却还得支付高利,仍然让许多人怨声载道。

还有一个危害就是如今这些捉钱令史放贷,因为利息相对较高,所以一般百姓商人并不愿意借贷他们的钱,于是他们就会强行借给富人,甚至在这个过程中把自己的私钱做本,也拿来当公廨钱放贷,

所以有的衙门明面上是有四五百贯公廨钱放贷,但实际上却是有数倍甚至十几倍的钱在放贷,还由官府信用背书。

而青苗贷等借款,才是真正的自愿的借贷,是百姓真正需要的借贷,也是百姓承受的起,能够帮到大家的,比起民间的借贷利息都要低不少,更别说一倍利的公廨钱放贷了。

而武怀玉告诉皇帝,长安七十余司六百多捉钱令史,其实只是明面上的,事实上诸衙每司并不止九个捉钱令史,而是更多。

因此,后来又取消捉钱令史,朝廷直接又找到原来那些富户,现在不是要他们直接交一笔钱,而是直接把本钱给他们,然后不管他们是去放贷出去,还是自己用,

按时上交利息就行。

李世民点头,“一会朕也去你家坐坐,看看小兕子。”

说到底还是那些官本位思想所致,不管当初为何设的公廨钱放贷,这些年有这么一笔放贷利息收入,哪怕如今财政好转,可也没有谁愿意放弃这笔收入。

公廨钱放贷,说白了,就是强行借贷给富户地主们,相当于是割中产韭菜,收富人税。

“对了,寒灾也算是过去了,但朕发现长安的粮价,虽有所回落,可比起先前仍高了许多,现在长安斗米十二钱,”

细细思量一番,好像真是如此,之前有些陷入思维误区了,现在经武怀玉点透,对啊,既然不缺钱,那为何非要拿公廨钱放贷?

那么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了。”

最新小说: 四合院:听劝后,全院都羡慕哭了 离婚后前夫哭着求复婚 血沙 千尸镇 重生之心动2008 从半岛摆摊卖水果开始 无限修改神豪 战神归来 重生1990之隐形富豪 九龙神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