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风依旧 > 都市言情 > 唐朝好地主:天子元从 > 第392章 海中的大明帝国

第392章 海中的大明帝国(2 / 3)

不管是昭君出塞,还是历史上文成公主入藏等,这些中原帝国的金枝玉叶,就算大多数并非真正的皇帝之女,可那也是宗室王女,受封公主,嫁到蛮夷之地,风土人情完全不同,甚至有的嫁的是大几十岁的老头,更有甚者,

蛮夷们的习俗与中原相差太大,比如收继婚制,父亲死后,妻妾由子、弟继承。

比如当年杨坚嫁给启民可汗的

唐朝的和亲很多,历史不仅跟东西突厥和亲,甚至吐谷浑、吐蕃,以及库莫奚、契丹等都先后和亲。

和亲在怀玉眼里,那就和纳贡一样是可耻的。

大唐开国以来,没少给突厥纳贡,不管名义上是互市还是赏赐还是酬谢,其实很多本质上就是纳贡,

就跟去年渭桥之盟时一样,皇帝为什么现在都对渭桥之盟闭口不提,因为他深以此为耻。

颉利向大唐进贡了一些羊马,皇帝回赐了一些金帛财物。

但其实李世民心里很明白,他就是刚继位称帝,就被颉利打上门,然后强买强卖,纳贡交保护费了。

和亲、纳贡、割地、赔款,还有称臣,其实都是一样的国家之耻,天下之耻。

站在君王、朝臣们的角度,有些事情也只是无奈的一时权宜之计,可站在臣民角度看,可耻,非常可耻。

廷议结束。

皇帝特意留了武怀玉,赐膳。

陪皇帝一起用膳,简简单单的一个午间工作餐。

饭后,赐茶。

“刚才廷议时,你好像情绪有些不太对,似乎有许多话想进谏,可最后为何却又没说,你想说什么?”李世民问。

“陛下,臣师周游天下,他曾跟臣讲过在极遥远的东方,在大海之东,那里有一个叫明的王朝,据说他们祖上曾是殷商后裔,当年殷商战败,其中一支在东边征讨东夷的部队,在一位殷商宗室将军的带领下,他们登上舰队,本欲南下瓯越寻机东山再起,却遇风暴随波逐浪,顺着信风、潮流,最后一直飘到了遥远的海之东岸,他们在那里登陆上岸,建立城邦,开垦屯田,与当地的土著建立邦交,慢慢的,经过许多代人的努力,成为一个很大的王朝,国号为明。”

“明王朝当年抵达海东大陆的时候,人数并不多,也曾面临许多很凶悍的土著部落和联盟,可明王朝的祖先,早就定下了一个祖训。”

“什么祖训?”李世民好奇的问道。因为武怀玉献的玉米土豆红薯辣椒等这些作物,都说是来自海东大陆,是他师父收集的,李世民对这个海东大明,并没有怀疑。

“陛下,那位明太祖留下的祖训便是,

不和亲!不赔款、不割地、不进贡!

天子守国门,

君王死社稷!

海东大明朝也正是凭着这句祖训,他们在那异国他乡生存下来,击败了一个又一个强大的对手,最终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明王朝,哪怕这个大明朝曾经历数次强大异族入侵,甚至几次打到了京师城下,

可天子从没有出京巡狩,就算曾经有位天子率数十万大军远征大败被俘,可京师的太后立即与大臣又立了一位天子,然后天子亲自提剑城头坐镇防守,天下各路军队入京勤王,最终击败了来犯之敌。”

“当时,俘虏了明天子的那蛮国大王,曾经对城中提条件,要求割地赔款和亲,称臣纳贡,然后就送还天子,立马退兵。

可他们宁愿再立一位天子,也绝不和亲割地赔款纳贡称臣。”

李世民听了很震惊。

“那个大明朝还在吗?”

“在,从明太祖正式建立起明王朝算起,至今已有一千零四十六年了,”

“比周王朝还久远?”李世民难以置信。“他们怎么做到的?”

“据我师傅说,这明王朝其实在这一千多年里,已经先后经历了十三朝。”

“十三朝?”

“就好比前汉和后汉,每当明帝国危亡之时,便会有宗室最终讨逆勤王,靖难平乱,再建朝廷,如此,千余年间,前后兴起十三朝,皆大明朱太祖后裔子孙也。”

“明太祖姓朱?”

“嗯,当年殷商宗室率部漂至海东大陆,用了六百余年时间发展,其中一支以其封地朱为姓氏,后来在大约我中原战国周威烈王时期,朱太祖建立起明王朝,到如今千余年,历十三朝也。”

李世民听的瞪大眼睛,这中原有西周东周,有前汉后汉,也有西晋东晋,可没想到在那海东大陆,居然还有个十三朝延续不灭的明王朝。

周朝传了三十七王,也不过七百九十一年,两汉四百二十年,如果减去王莽篡汉十五年,还仅四百零五年。

李世民没有想到,这海东大明,居然历十三朝,传一千零四十六年,还在传承。

相当于从中原战国时建朝,到如今大唐了。

“关于这个海东大明你还知道多少,他们可是实行宗室分封制度,否则明太祖子孙如何能够不断再建明朝,达十三朝之多?”

李世民当上皇帝后,就一直在想着如何让大唐千秋百代,起码也得跟汉代一样有个四百年基业吧。

总不能跟曹魏、杨隋或是始皇帝的秦朝一样,都是二三世而亡。

最新小说: 离婚后前夫哭着求复婚 千尸镇 无限修改神豪 四合院:听劝后,全院都羡慕哭了 从半岛摆摊卖水果开始 九龙神帝 血沙 战神归来 重生1990之隐形富豪 重生之心动2008